易經簡單說
上古考證而直觀的講解
12.先解開先天後天八卦之心鎖,更容易認識上古易經
既然大家都知道,宋朝邵雍的著作首次提出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,自此就成為一個正統而固定的說法了,但是,在宋朝之前,並沒有任何人畫出任何八卦的卦序。
1.伏羲,上古考古證據都沒有,只靠繫辭所言,證據力不足,而且也沒有卦序。
2.周文王,依考古證據重卦的甲骨卜字推估在周文王同期和之後,按理,不可能周文王發明之後,遠在東方的巫師馬上就使用了;所以司馬遷書寫了兩個「蓋」字,事實可疑,所以司馬遷也不敢確定,蓋就是可能的意思。
3.
西周史官整理商朝至西周各地巫師的占卜紀錄,而成易經,這已經由社科院專家定論了,而「周易」在古代就有兩大派的說法,一是周朝的易經,一是周普,周全完整的易經,後世大儒力推周朝的易經,才形成了現在普遍的認知。
古今眾人齊聚

4.孔子,看了易經,用自己的儒家思想註釋一堆文字,把易經變成了儒家的書。
5.王弼註釋易經,影響後世甚鉅,王弼是否改卦名或爻辭不可知,但是查了熹平石經的易經碑文,與王弼版本差不多;當時有人破壞孔子故居,從牆壁上挖出古文版易經,引發了今文古文之爭。現在又出土了馬王堆帛書、戰國楚書等考古文獻,與今文版易經有所不同,可見,在古代,易經本來就是各地巫師占卜紀錄,依各地氣候人文口音語法的不同,表達自然有異,所以,要多納各地爻辭,也不必考證誰對誰錯,只要多蒐集,探求其意,了解其背後的含意,往大方向追索,就可以領悟了。
6.宋朝邵雍著書,首次標示「伏羲天天八卦」、「文王後天八卦」,並以陰陽邏輯的方式排序,論理合理嚴謹,但是這是邵雍個人的創見,後人終於找到一個「完美的說詞」了,所以在宋朝大儒的宣傳之下,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就定調了。
宋朝以後的說法,就直接套在商朝西周身上,如果把這些人用時間排序全部聚集在一起討論,就可以清楚認知,您現在所擁有的觀念,其實是宋朝的宣傳所得,完全和當時的商朝西周無關。

以下是考古所見殷商時期的筮數易卦

殷墟卜骨一
1.上左圖。七八七六七六,八六六五八七,七五七六六六
1950年河南安陽殷墟四盤磨SP11探坑出土的卜骨,上刻三個筮數易卦和文字,三組筮數依次可釋讀成《周易》未濟卦、明夷卦、否卦。
2.
中間圖。十六五
此筮數易卦刻於《小屯南地》上冊第二分冊4352卜骨。學界對於卜骨上所刻筮數的釋讀前後有異。原報告初釋為「八七六五」,張政烺先生、李零先生先後從其說。但是曹定雲先生斷定此卜骨「應是康丁卜骨」,易卦為倒書,為「十六五」,釋讀為《周易》震卦。此則材料值得注意的是出現筮數「十」。曹定雲先生已經告知張政烺先生當釋讀為「十六五」。
3.上右圖。九七七,一一六六一五,六八八八六六
以上三個筮數易卦載於1995
年安陽劉家庄殷代遺址出土的卜骨95T1J1:4,95T1第8層出土的標型器為殷代文化第四期,即該層的年代應屬殷墟文化的第四期。該卜骨上所刻三組筮數易卦,其中一為單卦,卜骨中一豎縱貫兩橫線可看作兩個「七」字,故筮數為「九七七」,可釋讀成《周易》乾卦。另外兩組筮數易卦可釋讀成《周易》中孚卦、坤卦。
殷墟卜骨二
4.上左圖。六七七六
此筮數易卦載河南安陽小屯村出土卜骨,《甲骨文合集》第九冊著錄29074卜骨刻辭,筮數前有文字,為:「……喪,亡災……吉,六七七六(倒書)」。

董作賓、陳夢家認為此卜骨屬於廩辛、康辛時期,即殷墟文化三期。此則筮數可視為一個互體卦,可釋讀為《周易》大過卦。
5.上右圖。六七一六七九,六七八九六八,七七六七七六
安陽殷墟發現,係群眾採集送交。


從殷墟卜骨材料可得知,64卦重卦在殷商時期就有了,可能是使用衍之數取用數字,或是使用他法取得數字,按數字斷陰陽而成卦,依卦象判吉凶。

至於周文王畫重卦,在上古易經考古文獻的證據上,是沒有依據的,不要再聽信宋朝各大儒的宣傳了。
越是考證上古易經,越容易清楚了解易經,更可以簡單理解易經。

參考文獻
張金平(2015)。考古發現與《易》學溯源研究。北京: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。

利滿美達 LIMANMETA 易 卦 占 卜

如何占卜
卦爻解惑
精選商品
占卜說書
易經簡單說
解卦實例
問題解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