易經簡單說
上古考證而直觀的講解
9.先脫去抽象高層字眼,回歸到上古原初,才能真實接觸易經
一、從語意學的溝通效率說起
溝通,多使用「具體層次」的字詞,不僅效率快,互相理解的程度也很高,不會有誤解的情況發生;但是,如果一直使用喜悅、無我境界等抽象語言,每個人因為認知背景和程度不同,理解的內容也不相同,如果真的說出來,每個人都會說出不一樣的感覺出來,就溝通效率來說,幾乎等於零。
因為說這些抽象語詞的人,大家都不理解他真實的感覺。
溝通層次
您為什麼會怕易經,那是因為您接觸了太多抽象語言描述易經,例如:宇宙變化規律、定數、天道運行、天道人道地道、勢能的變化、上、止、正、自強不息、明時變通、厚德載物、大道之源、一陰一陽之謂道、精氣為物、遊魂為變。
您的腦子暈了吧!忘了這些抽象文字,讓我們先從上古考證看易經,先回到原初開始的情況,您可能會更懂喔。

二、讀上古易經考證,就是要回歸真實
傳說周文王畫重卦,就是六十四卦,有人又說周文王演後天八卦救了周朝,我看整個西周史和考古文物,卻只見到不斷地戰伐,還有帝王賢明和昏庸,沒有周文王八卦救國的跡象,如果凡事都誇大神話,就更難「用簡單的方法」真正認識易經。
張亞初、劉雨(1981)(註一)查看甲骨考古證據,直接結論周文王不可能畫重卦,但是商周的筮法是同源的,因為甲骨紀錄有時代連貫性,他們的論證內文如后:
材料1-330-32都是商代後期的重卦,有個略早於文王,有的與文王活動的時代相當。以材料30來說,平陽朱家橋M9的時代雖與文王約略相當,如果「重卦」是文王發明的,怎麼可能在那麼短的時間內,把這種複雜的筮法普及到遙遠的東方平民中去呢?這是不好理解的。
材料說明,在文王之前或同時,從商王都城到邊遠地區都廣泛地流行著這種重卦的占筮方法。因此,說「重卦」是文王發明的,是不太可能的。「重卦」這種比較複雜的占筮方法,說是某個人在一時一地發明的,按常理推論也是不大可能的。正如說「火」是燧人氏發明的,「文字」是倉頡造的,「採桑養蠶」是嫘祖發明的等等一樣,是不足為信的。
值得注意的是,就目前擁有的材料看,單卦數字符號絕大多數不是出在商代或商的器物上,而是大多在西周政治中心的張家坡的骨器或西周的各種銅器上,如材料13、14、17、20、21、23。早期形態的單卦符號,較普遍的在西周出現,這可能是周人占筮方法比較落後的一種反映。重卦的筮法首先出現於商,後來才推廣到周,也就是「周因殷禮」,這倒是十分可能的事。而不論商或西周,也不論「單卦」、「重卦」,組成八卦的數字符號的數字都是「一」、「五」、「六」、「七」、「八」等這幾個字,這又從另一方面說明,商周筮法是同源的。
骨卜考古

三、爻辭紀錄古人關心的身邊大小事
周人主要對八事進行占筮,具體說,就是戰爭征伐,風雲災變,與人以物,策劃謀議,事成與否,來到與否,降雨與否,病癒與否。如果我們以今本《易經》爻辭分類來看,與上述周人占筮相關,其所涉及的內容也差不多。(註二)
易經各爻辭所採用的各種描述事物,依清朝江慎修所著《河洛精蘊》(註三)其卦象共分十七類:天文、歲時、地理、人道、人品、人事、身體、飲食、衣服、宮室、貨財、器用、國典、師田、動物、植物、雜類,而且用詞文法多樣,有時簡略,有時四字成句,有時書寫繁多,描述風格多樣,江慎修自己也認為「易之取象,因必有所自來,而其為說,必已具于太卜之官」,可見「彙整」各巫師占卜紀錄成就一本易經的可能性很高,要是推論一個人獨力完成的可能性較低。
根據黃懿陸(2007)(註四)到壯族做田野調查,可以看到巫師使用「雞卜經」的卜辭對照以判定吉凶,問題就在於卜辭的來源,這也是上古時期彝族巫師紀錄彙整,應該也會不斷地修正,因為占卜結果本來就是一個機率,但是大量的數據顯示某一個情況集中於某一個卦爻,就會逐步調整卜辭,以合乎大方向的準確性。
因此,易經爻辭也不需要看得太神奇,更不需要急切地想要了解爻辭為什要這麼寫,也不要想要創造出一個規律的道理,都先放下,使用最原始,最上古的心態,占事預測,先這樣就好。
壯族巫師雞卜

四、本來就是卜筮書,就先用著,慢慢再去體會
易經就是卜筮書,上古人們請巫師占卜,巫師根據占卜結果與應證,做一些紀錄,用詞就是取自生活當中可以看到的人事時物,之後才有西周的史官做彙整而成一本易經。
既然易經就是占卜的紀錄,您就先從占卜開始,因為您現在占卜的感覺和上古是完全一樣的,只要您心誠,卦象顯示的「各種波動形態」亙古不變。您從占卜開始了解易經,從實際的體會實際或得易經帶給您的建議,每一次的親身占卜所累積的經驗,再慢慢地去理解易經卦象整個變化之理,這個過程是踏實而理解堅實的,到時候您真的說出一些抽象層次的大道理,也是源自於您真實的體驗,而不是抄自各家所言。
讓我們一起成長吧!

(註一)張亞初、劉雨(1981)。從商周八卦數字符號談筮法的幾個問題。考古,1981年第2期。該文收錄於蔡運章、董延壽、張應橋(2016)。易學考古論集。北京:中華書局。
(註二)朱伯崑主編(1993)。周易知識通覽。山東:齊魯書社。
(註三)清‧江慎修(2001)。河洛精蕴。台北市:武陵。
(註四)黃懿陸(2007)。中國先越文化研究:從壯族雞卦看《易經》起源。昆明:雲南人民出版社。

利滿美達 LIMANMETA 易 卦 占 卜

如何占卜
卦爻解惑
精選商品
占卜說書
易經簡單說
解卦實例
問題解答